其四,在实践课程中突出评价体验和任务考核。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职前教师在实践课程中不仅能更全面地理解评价的目的、解读一线学校现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反馈的作用,还能对如何确保课堂评价的公平性、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意愿等评价热点问题进行反思和实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评价观念和理论的理解。丰富职前教师参与实践课程评价活动的类型和方式,加大对实践课程评价任务的考核★■◆■◆,有助于帮助其塑造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评价行动■★。
其一,观念价值是职前教师评价素养的前提。评价观念影响职前教师如何看待潜在的学生群体,并指引其如何从事“虚拟”的评价活动■■◆。职前教师评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化的反馈过程■★★★,与整个教育观念的形成紧密相连■★,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同时对其教育行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其二,提高专业评价类课程的开设率和前沿性■★★◆★◆。职前教师培养阶段开设的评价理论课程属于显性课程传递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职前教师理解课堂评价的概念◆◆★★■★、方法和程序,还可以学习如何在真实教育场域中应用其基本概念。加大职前教师培养阶段评价类课程占比■◆★◆,同时加强现有评价类课程的前沿性■■,促进职前教师关于评价理论的掌握,夯实评价素养的理论基础。
其三,学科价值是职前教师评价素养的核心◆★★■◆■。学科知识属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和条件性知识需要通过学科知识赋予其教育活力,而基础教育阶段的不同学科之间有着较清晰的学科壁垒,使得职前教师评价素养携带的学科属性随着专业发展的深入而逐渐走向更为复杂的评价知识与技能。
评价素养是职前教师专业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评价活动从“对学习的评价★■★”■■★■“为了学习的评价”发展到“作为学习的评价◆■■◆◆”,评价素养逐渐演变成教师为了实现师生双方共同成长所具备的◆◆■◆■★、涉及教育评价活动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全过程的知识和技能★◆。职前教师处于接受教师教育过程中★★★■、尚未取得任职资格认定的预备期。这一阶段是教师入职前系统接受专业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集中阶段◆■◆★★◆,尽管出现了早期自我专业反思,但其活动场域——大学课堂■■★、中小学实践基地和社会生活都带有某种“虚拟性”,在这一场域中习得的评价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其四,行动价值是职前教师评价素养的根本★★◆■■。职前教师将自己所学的评价观念、评价理论和学科评价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行动中★★,促使评价活动顺利开展,但其评价行动不同于在职教师,带有一定的■★“想象力◆★◆◆★★”,是将评价概念性知识放入中小学教育真实情境中展开的★■■◆■“尝试行动◆★★★■”。
其二,理论价值是职前教师评价素养的基础★■■。为了适应评价观念的更替,教育评价理论知识也在不断升级■★■★◆,职前教师对评价理论的理解决定了其在日后真实教育情境中对评价方式◆★◆、评价工具★■★■■■、评价途径进行改革创新的积极主动性和时代契合性,也为学科评价知识的交叉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一★◆■★,为职前教师营造良好的评价课程环境★■■。职前教师培养阶段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专业课程的安排、毕业要求的确立等■■★■★,有意识引导职前教师围绕教育领域的评价活动进行深刻反思◆★■■■,及时更新自我评价观念,逐步形成教师个体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与师生观,促进隐性课程知识的习得■★★。提高教师教育机构在教师教育课程评价中的公平性、科学性,帮助职前教师在课程中获得正向评价体验★■■◆★,进而转化为有利于个体成长的评价观念。
将职前教师评价素养充分融入教师教育课程是必要且有效的重要路径。职前培养阶段的评价教育是教师教育机构系统化提升职前教师评价观念、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尤其当职前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其在“虚拟■★”场域中接受的教育观念、理论和行动之间产生冲突时,有意识地提前干预会对其评价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以应对国家及社会对于新时代教师评价素养的要求。将评价素养融入现代化教师教育课程中★◆◆★◆,在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上确立评价素养的价值,在学科内容标准和教学方式上促进评价素养的生成★★,将产生积极影响★◆★◆■,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强力支持。今年,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既为未来教育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建立了规范★★■■,也对一线教师的专业评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评价素养不是一朝习得的,若希望教师能够适应并参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则需要将教师评价素养的培养前置到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将其充分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中,进而为造就未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打下坚实基础,助力新时代“强师■◆”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22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基于义务教育新课标的中小学教师教材理解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A)
其三,在其他课程中渗透学科评价观■◆■★。在职前教师培养阶段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旨在使其巩固学科理论基础,理解学科知识体系与核心素养的内涵■■,基于学科课程标准有效开展基于学科的评价活动◆◆■◆■。在特定学科领域,需要从对评价的工具性理解达到人文性理解,将学科知识属性融入到评价观念★◆、理论和行动中,才能把握学科对象的本质,促进学科评价观的形成。